备种保供,效率和品质两不误
粮以种为先,在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中种集团下属各种子加工企业加大生产力度,不断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筛选,保证出厂种子粒粒高品质。
在广东金稻种业加工中心现场,拆包、分装、打包、堆包、装车,各环节高效运转。为保障春耕用种,金稻种业集结各部门的党员骨干、产销研人员以及后勤支持人员,全身心投入到生产加工包装第一线,确保日均50吨优质稻种准时发往周边地区。“看着满载种子的货车驶出工厂,想到两个月后秧苗铺满水田的景象,再累也值!”现场巡检加工主管钟汝国表示。
与此同时,荃银高科位于江西南城的种子包装生产线也加足马力生产,全方位服务春耕保供。南城工厂生产了荃银高科95%的种子,每天都有近80个品种紧锣密鼓地从这里发往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广西等地,日均发货5万公斤左右。
在位于福建省建宁县的先正达集团中国水稻种子供应链中心(简称建宁工厂),今年以来,已有100多吨“西子3号”水稻种子完成加工和装车,运往湖南市场销售。建宁工厂是目前国内最先进、自动化水平最高的水稻种子加工厂之一,设有卸料、预清、烘干、环流熏蒸、精选、包装等全流程工段。建宁工厂负责人杨永坚介绍:“每一粒进入建宁工厂的种子,都要经过严格的入库、精选、包装、发货各环节的质量检测,最后还要在人工气候室进行成品种子土培芽率论证,有效确保种子质量。”
育种加速,注入春耕新动能
优质品种是提升单产的重要前提。近日,由中种集团下属川种种业选育的“梦香优锦华”和“川种优622”等五个品种均已正式通过国审,现已进入示范推广环节。目前,第一批种子正在进行生产加工,之后将被分配给科研院所和规模种植主体进行大规模示范种植,为来年大面积推向市场作好准备。
一个水稻品种顺利通过审定,育种周期最快也需要8年以上,一个优秀水稻新品种的诞生可谓是“万里挑一”。川种种业总经理助理舒建超表示:“我们今年开始示范推广的新品种,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抗病性、抗逆性表现都非常优秀,是实至名归的‘尖子生’。特别是‘梦香优锦华’,除了高产、稳产、抗倒伏等特性外,还具有独特的爆米花香,是育种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性成果。”
继去年以主效耐碱基因AT1赋能的高粱和水稻在宁夏和吉林成功实现生产性种植以后,今年,由先正达集团中国首席科学家谢旗领衔的科研团队首次开始探索盐碱地套种模式创新。耐盐碱玉米和高粱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中,两种作物高低错落形成自然风道,可显著降低倒伏风险。大豆和高粱间套作体系中,抗除草剂耐盐碱高粱和大豆分别由中种集团和中国科学院培育,大豆蛋白质丰富,与高粱一起收获后可以制成青贮饲料喂养牛羊,形成良好的有机循环。此外,谢旗团队还在宁夏银北、山东东营等中重度盐碱地区划定耐盐作物品种筛选及示范区域,建立耐盐碱品种筛选平台。中种集团持续通过“以种适地”与“以技改地”的深度融合,为盐碱地综合利用提供解决方案。
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中种集团和海南省种业实验室联合“揭榜挂帅”项目中的耐盐碱大豆研究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崖州区坡田洋基地的试验田里,一垄垄整齐排列的耐盐碱大豆长势旺盛,20多亩地里一共种植了6000多份优质大豆材料。“揭榜挂帅”机制是一种“企业出题、院所出智、成果共享、利益反馈”的新型企科合作模式,项目启动三年来,在顶尖攻关团队的助力下,这些表现较好的耐盐碱大豆材料被一一识别出来,距离成为国家审定的“新品种”更进一步。
巡田问诊,推动作物高产优质
当前,小麦正处于春季管理关键期,田间管理直接关系到最终产量。中种集团联合多所科研院所、育种单位及地方农技服务中心组成专家团队,深入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河北等地小麦主产区,开展巡田问诊,结合当地小麦苗情,对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研判,制定小麦春季管理方案,为种植户提供科学管理建议,确保小麦稳产高产。目前,中种集团旗下扬麦39、郑麦9134、山农43号等优质小麦品种抗冻性好,生长发育稳健,得到经销商和种植户的广泛认可。
在四川宜宾,中种集团下属宜字头公司员工化身农业生产指导员、政策宣传员、保供协调员以及为农户提供便利的服务员。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帮助农户选择最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品种,同时大力宣传惠农政策,助力农业增产和农户增收。
川种公司团队另辟蹊径,利用抖音号、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拓展宣传渠道。组织青年力量深入田间地头,拍摄公司技术人员实地指导技术、提供咨询服务等视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网络上向广大农户宣传最新的农业政策、种植技术和市场信息,详细介绍优质农作物品种的特点和种植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农户树立科学种植观念,提高生产积极性,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为春耕生产打下良好基础。